新甘肅?甘肅經(jīng)濟日報記者 白楊 通訊員 高瓊
在甘陜川交界的褶皺間,嘉陵江以億萬年時光為筆,在徽縣南部勾勒出一幅雄奇瑰麗的山水長卷。這片總面積217.6平方公里的峽谷群,正以“山水藏錦繡,古韻煥新章”的獨特氣質,成為隴南市全域旅游版圖上的耀眼明珠。

山水雕琢的自然史詩
發(fā)源于秦嶺的嘉陵江,與永寧河匯流后劈開萬重山巒,造就了“一江一峽三十六洞天”的地理奇觀。這里北部原始森林遮天蔽日,中部巖溶地貌奇特詭譎,南部峽谷壁立千仞,80%的森林覆蓋率讓此地成為名副其實的“天然氧吧”。
沿江而下,在20公里流域內,“嘉陵江第一灣”鎖住千年風云。4公里古棧道遺跡,訴說著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的金戈鐵馬;“漁關蘸提領印”見證過“以茶易馬”的商貿傳奇。月亮峽縱深20余里,奇峰如劍直插碧水;梅崖瀑布從400米高空傾瀉而下,雨季時聲如雷霆,旱季時狀似輕紗,虹影搖曳間盡顯自然神力。燕子洞內,鐘乳石歷經(jīng)億年歲月,雕琢出“仙女起舞”“雄獅怒吼”等奇幻景觀,令人嘆為觀止。

歲月沉淀的文明印記
嘉陵江峽谷群宛如一部流動的歷史書。古蜀道沿山勢蜿蜒,李白曾在鐵山之巔感嘆“蜀道難”,杜甫于水會渡見證南北文明交融;寶成鐵路如鋼鐵巨龍穿峽而過,為古老峽谷注入現(xiàn)代氣息。
峭壁之上,嘉陵江雙龍崖棧道盤旋,盡顯古人筑路智慧;火焰山廟埡古堡雖只剩殘垣斷壁,仍能讓人遙想當年軍事要塞的森嚴;嘉陵吊橋橫跨江面,成為兩岸生活的詩意紐帶;吳王城遺址則銘記著吳玠、吳璘抗金的壯烈事跡。最令人稱奇的當屬嘉陵鎮(zhèn)田河村的153棵千年銀杏樹,它們被譽為“中國最大古銀杏群落”。金秋時節(jié),銀杏葉如金甲遍地,落葉紛飛似蝶,千年古樹與峽谷共生,訴說著自然與人文的深情對話。

文旅融合的時代新章
當山水與人文相遇,現(xiàn)代旅游活力競相迸發(fā)。13公里的嘉陵江峽谷漂流成為熱門項目,80米的落差間,皮筏艇在驚濤與碧波中穿梭,游客既能體驗“浪遏飛舟”的刺激,又可靜賞“兩岸青山相對出”的美景。今年“五一”、端午假期,漂流活動與“村BA”聯(lián)動,稻坪村、銀杏谷等景點人氣火爆,農家樂里“銀杏四寶”、山野菜、川味火鍋香氣四溢,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。
依托“九大峽谷、四大文旅小鎮(zhèn)、三個特色園區(qū)”的布局,景區(qū)正整合黃沙古渡、銀杏群落等資源,構建“峽谷觀光+康養(yǎng)度假+文化體驗”的復合業(yè)態(tài)。從三國棧道到高鐵時代,從自然奇觀到人文盛宴,這片秦巴秘境正以國際級自然山水度假目的地的姿態(tài),為鄉(xiāng)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。

站在梅崖之巔俯瞰,嘉陵江奔騰不息,古銀杏枝葉搖曳,漂流艇掠過碧浪。千年山水與現(xiàn)代文明在此共鳴,繪就一幅“望得見山、看得見水、記得住鄉(xiāng)愁”的壯美畫卷。
版權聲明
1.本文為甘肅經(jīng)濟日報原創(chuàng)作品。
2.所有原創(chuàng)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圖片、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、信息等,未經(jīng)著作權人合法授權,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。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甘肅經(jīng)濟日報對外版權工作統(tǒng)一由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(甘肅云數(shù)字媒體版權保護中心有限責任公司)受理對接。如需繼續(xù)使用上述相關內容,請致電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,聯(lián)系電話:0931-8159799。
甘肅媒體版權保護中心